社區(qū) 發(fā)現(xiàn) Amazon 亞馬遜是如何將流量賣給賣家的?從底層思考...
亞馬遜是如何將流量賣給賣家的?從底層思考亞馬遜廣告投放思路
?
按照流量類型,亞馬遜流量劃分為7種
1、搜索流量(自然/廣告) 占比53.27%
2、詳情頁(自然/廣告) 占比33.69%
3、展示廣告流量(廣告)
4、榜單流量(BSR)
5、促銷流量
6、亞馬遜紅人合作流量(買家秀)
7、其他(占比比較?。?br /> *比例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
?
從占比可以看出,流量占比最大的就是搜索流量和關聯(lián)流量,而這兩個位置都有廣告流量和自然流量,搜索流量的廣告形式主要是SP-關鍵詞、SB/SBV-關鍵詞,關聯(lián)流量主要是SP-ASIN Target、SB/SBV-ASIN Target。
而SD則更多像是一種補充流量展示方式,在我看來更適合打品牌/再定向,而非打轉(zhuǎn)化的位置,展示位置也幾乎覆蓋了亞馬遜內(nèi)的所有頁面,但是轉(zhuǎn)化效果其實是不如SP、SB/SBV廣告的。
?
好,現(xiàn)在讓我們站在亞馬遜的立場上思考,如何將流量的廣告價值最大化?
底層邏輯1:效果越好的廣告位,賣得越貴
1、搜索流量中,排名越靠前的廣告位,效果越好,需要更高的bid
根據(jù)這個邏輯,出價越高,廣告排名才會越高,所以會有很多上首頁卡位的運營操作。
如下圖所示,就算同一個bid,在一天里每個時間段的廣告排名也是不一樣的,假設1天之內(nèi)有100個廣告主在投放相同關鍵詞下面的位置,每個廣告主出價和預算不同,那么能夠支持的廣告排名和廣告投放時長不一樣,所以就算在1天里面,一個ASIN同一個廣告在同一個關鍵詞下面的廣告排名也不一樣。

?
2、關聯(lián)流量中,競爭越激烈的ASIN,價格越高
自然排名越高、廣告排名越高,那么ASIN的詳情頁流量也會更高,如果用ASIN定向廣告,那么這個ASIN就是其他賣家眼中的肥肉,想分一杯羹的人越多,自然價格越貴。
3、廣告投放里面,很少出現(xiàn)一家獨大情況,熱門時間段競爭激烈,非熱門時間段撿漏
按照關鍵詞-廣告排名這個邏輯,其實在廣告投放里面有很多操作空間,比如打大詞或長尾詞,不同詞打什么位置,不同位置打什么時間段,這都取決于你的產(chǎn)品/店鋪在整個市場里面的競爭能力有多強,所以沒有一招通用的打法,關鍵還是要看你能爭取到什么位置,你能付出什么成本,你能拿到什么回報。
?
根據(jù)亞馬遜的這個賣廣告邏輯,作為賣家,我們可以知道以下幾點:
1、知道什么廣告位是好的,這些廣告位能給我們高曝光,可是否能有效轉(zhuǎn)化還是要看產(chǎn)品的競爭力;
2、如果我們能知道核心上首頁卡位競爭對手有哪些,他們核心投放時間段有哪些,那么我們就更了解不同時間段的競爭難度,可以有效降低低競爭時間段的投放成本(畢竟亞馬遜目前已經(jīng)支持分時競價);
3、如果我們想要上首頁,根據(jù)我們的bid和每個小時能在亞馬遜拿到的廣告位置,我們可以調(diào)整bid,減少浪費,有效降低ACOS。
?
?
底層邏輯2:通過算法,向用戶推薦最匹配搜索詞需求的產(chǎn)品,讓平臺GMV最大化
特別是在Cosmo算法上線之后,亞馬遜通過多輪對話的方式,讓用戶通過選擇細分標簽的方式,不斷細化自己的需求,那么對于非標品的產(chǎn)品,搶奪大詞不一定是性價比最高的投放方式,反而針對高相關度長尾詞的挖掘和投放,才能在滿足平臺需求的情況下,實現(xiàn)平臺和賣家自己的雙贏。
?
1、產(chǎn)品定位越準確,在長尾詞下的轉(zhuǎn)化越高
如何尋找長尾詞,這個問題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市面上的服務商很好地解決了。大家找一款反查工具,基本都可以找到賣的很好的競品流量來源于哪些詞。

?
?
在這個思路之外,我還有一個思路:根據(jù)目前人群和相關需求/搜索意圖的類似產(chǎn)品(frequently buy together之類),也可以發(fā)掘到用戶在滿足同類型/同場景需求的時候,都會在亞馬遜搜索哪些關鍵詞。
?
同樣在做listing的時候,可以考慮將人群+場景加入標題/五點描述以及圖片中,提升用戶識別商品的速度。
?
2、面向細分需求開發(fā)的功能點,將更能吸引長尾需求人群
除了產(chǎn)品包裝和宣傳上,需要匹配細分需求之外,在產(chǎn)品開發(fā)層面,如果能夠針對細分市場提供更多相應的功能和設計,也將能夠更吸引受眾。
?
下面是一個國外機構(gòu)根據(jù)亞馬遜的Search Query Performance (SQP) 工具的數(shù)據(jù)中分析出來的結(jié)論,越是長尾關鍵詞,CTR也會越高。原文大家可以自行在谷歌搜索“Are Amazon’s Search Results Getting Worse? Consumers Only Click on a Product 27% of the Time”,這也是文章的名字,發(fā)布時間是2024年,作者是Andrew Waber。這個數(shù)據(jù)也再次驗證了我上面得初的結(jié)論。

?
整體總結(jié)一下:
亞馬遜賣廣告的底層邏輯有2條:
1、效果越好的廣告位,賣得越貴
2、通過算法,向用戶推薦最匹配搜索詞需求的產(chǎn)品,讓平臺GMV最大化
?
對應賣家可以關注幾個點:
1、知道什么廣告位是好的,這些廣告位能給我們高曝光,可是否能有效轉(zhuǎn)化還是要看產(chǎn)品的競爭力;
2、如果我們能知道核心上首頁卡位競爭對手有哪些,他們核心投放時間段有哪些,那么我們就更了解不同時間段的競爭難度,可以有效降低低競爭時間段的投放成本(畢竟亞馬遜目前已經(jīng)支持分時競價);
3、如果我們想要上首頁,根據(jù)我們的bid和每個小時能在亞馬遜拿到的廣告位置,我們可以調(diào)整bid,減少浪費,有效降低ACOS。
4、廣告投放里面有很多操作空間,這都取決于你的產(chǎn)品/店鋪在整個市場里面的競爭能力有多強,所以沒有一招通用的打法,關鍵還是要看你能爭取到什么位置,你能付出什么成本,你能拿到什么回報。
5、根據(jù)目前人群和相關需求/搜索意圖的類似產(chǎn)品(frequently buy together之類),也可以發(fā)掘到用戶在滿足同類型/同場景需求的時候,都會在亞馬遜搜索哪些關鍵詞。同樣在做listing的時候,可以考慮將人群+場景加入標題/五點描述以及圖片中,提升用戶識別商品的速度。
6、在產(chǎn)品開發(fā)層面,如果能夠針對細分市場提供更多相應的功能和設計,也將能夠更吸引受眾。
?
另外,根據(jù)評論區(qū)大佬Libra06的評論,外加我自己查閱了一些資料,確實亞馬遜會根據(jù)廣告組的轉(zhuǎn)化率加權(quán)重,轉(zhuǎn)化越好的廣告組,同樣的位置,跟其他競爭同位置的廣告主相比較,PPC會更低。再次感謝Libra06的觀點分享!?
這是我個人粗淺的分析,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見,或者有更深度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qū)交流。
12 個回復
Julian06
贊同來自: 畢維斯 、 十八點 、 shenjieka 、 路不識Jatty0323 、 H哈哈哈哈哈 、 GraceLiang 、 oioiapple 、 走遍千山萬水 、 柯南是音癡 、 一刀獵 、 Tito123 、 請開始你的表演 、 武庸不庸他會送友風 、 青梅煮茶 、 怎么想都奇怪 、 Thomas186 、 zwl32825 、 嘖嘖之余 、 suzywang 、 如果你也聽說1234 、 MCCing 、 Outopus666 、 水上馬里奧 、 小萌新6657 、 Gahooo 更多 ?
但我認為可能沒有錯誤,一開始,首頁位價格貴,新品高cpc在首頁位投放(邏輯1),然后亞馬遜發(fā)現(xiàn)轉(zhuǎn)化率還可以,說明產(chǎn)品匹配需求,要給用戶推薦,所以權(quán)重升高,cpc降低(邏輯2),這樣就符合答主的邏輯了,也符合我個人的實踐經(jīng)驗。
另外,我認為邏輯1:“效果越好的廣告位,賣得越貴”可以改成“競爭越激烈的廣告位,賣的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