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 發(fā)現 Amazon # 案例分析 # 嘗試自己做了一款產品,...
# 案例分析 # 嘗試自己做了一款產品,分享下推廣的過程以及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問題求助
產品1688貨,美妝個護類目,市場不算大也不算小,榜一大哥每天也能出個六七百單吧。
第一批海運發(fā)了280個過去。
4月下旬到貨開售,注冊vine,開了25的自動廣告,第一天掛0,第二天出一單。
后面大概5天吧是個噩夢,也可能自己太疏忽,一周都是掛0,跟預期的天差地別。后來分析可能是類目的問題,我的本來應該放到4級類目,但是系統把我放到了3級類目。這里目前還不確定是不是這個原因,期望大佬能給個解答。
類目更正后開始陸續(xù)出單,從2單漲到十幾單左右,5月上旬左右每天穩(wěn)定到十幾單,高一點能到20。期間廣告費加到了60
然后來了第一條評論,2星文字評論。
其實并沒有很擔心,在預期范圍內,第一天8單,比預期的還要多點。第三天回到了14單,后面陸續(xù)來了評價,評分慢慢拉回來了,目前已經回到了4.3,比預期的還要低0.1,期待后面再來點拉上去。
后面單量相對比較穩(wěn)定了,偶爾有天高點10單以下,偶爾有天高點15單以上。
關于vine:大半個月就一個人領了,某天不知道發(fā)了啥瘋,兩天內領了十幾個,琢磨不透,后來陸陸續(xù)續(xù),已經領了23個了。已上評8個,總體比較好。吐槽一下就是第一個vine,給我個3星。
vine的權重真的低的狠了,來了就往后面排,不管你買家號是排名1000還是100,沒得用。
后面的過程主要就是問題了:
280個根本不夠,已經安排了一批海運,但還是接不上,就補了一批快遞,期間單量穩(wěn)定在10-15之間。
看銷量比較穩(wěn)定,就漲了1美金,第一天倒沒啥,9單,表示可以接受。
自動廣告acos較高,就把競價下調了0.15左右,少跑點預算正好控制下單量防止斷貨。
今天是第二天:排名急轉直下,從100左右往200狂奔,今天早上起床看銷量為0,(往常都有個七八單左右了),白天觀察排名越看越心虛,目前已經掉到小類200了,預估單量為5單,可能還不到。(我兼職,白天還要搬磚。)
另外就是觀察到,產品今天不在新品榜了,就是說新品期沒了?
?
去年7月入行的亞馬遜,也沒啥成功成熟的經驗,特向各位大佬求教:
問題總結:
1 這個推廣過程能不能看出什么問題?題面信息較少,需要詳細信息可私信提供。
?
2 類目對鏈接的影響。我的鏈接放在3級類目(是相關的)將近一周沒出單,往下細分放到4級類目開始正常出單,是不是這個因素導致的,還是可能存在其他影響因子?
?
3?#1 New Release這個標有用嗎?有多大用處,還是說可有可無的。
?
4 新品榜的計算原理
?
5 今天單量排名下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6 產品繼續(xù)做的建議
?
問題比較多,歡迎大佬解惑,也歡迎各位互相討論互相驗證。
支持部分內容收費答疑。
?
----------分界線---------
5/26更新
應各位大佬要求,上傳數據表

這個產品訂單取消率比較高,所以每天實時統計的數據跟后臺數據有差距,又重新統計了一遍。
時間節(jié)點說明:
開頭前面還有幾天,沒有訂單。
5/8加了兩組廣告,一個長尾詞精準,一個大詞精準。
5/23漲價1美金
5/24自動廣告調了競價。當天沒了新品期。
整個連接刷了2單,很尷尬的是第一個評論沒上。無其他違規(guī)操作。
這條鏈接算是個試水的鏈接,預期總虧損在3w都可以接受,能賺錢那就更好。所以關于備貨不是沒做規(guī)劃,而是實在是我經驗有限,各方面考慮的相對謹慎點。這條鏈接主要是做一下,把碰到的每個問題都解決掉至少了解為什么,這樣經驗成熟后在去擴大規(guī)模。
歡迎各位大佬批評指正。
17 個回復
匿名用戶
贊同來自:
?
(1)從這個里面看不出太多問題,好像大多數人都是這么做的,沒有具體的細節(jié),比如曝光、點擊、轉化等數據,這些數據有具體的更有利于分析;
?
(2)類目精準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個對于亞馬遜的算法判斷是非常重要的,有的類目放錯,甚至廣告都沒有曝光的;
?
(3)新品榜第一這個標志還是有點用,會有一點促進成交和一點點流量推薦,感覺用途不是很大,有更好,沒有也沒有什么關系;
?
(4)新品榜沒啥,就是一段時間的銷量來的,比如今天你出了10單,第二名出了8單,那你就是第一;
?
(5)你的調整做成了兩步,一個是漲價,另一個是降低bid,盡量每次只調整一個變量,這樣比較好判斷。我個人覺得你是漲價引起的占主要原因,你可以觀察一下,有時候漲價或者調整bid都會有短暫的銷量下降,但是過兩天慢慢恢復;如果不恢復,那你要退回上一步操作。
?
(6)雖然沒有看到你的數據,但是通過你的描述應該是有利潤賺的吧,那是可以繼續(xù)做下去的。對于后面的運營策略,建議以利潤為主、安全謹慎為原則,不要太激進的備貨和沖量,控制銷量的增長,小心一堆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