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 發(fā)現(xiàn) 團隊管理 以我明鑒供參考!工廠與運營間的利益糾葛。...
以我明鑒供參考!工廠與運營間的利益糾葛。前期如何制定契約,防止卸磨殺驢,搭起基本盤后被迫走人?
背景:
已與杯具工廠兼職代運營18個月,工廠的賬號,團隊2人,我運營,伙伴物流和與工廠對接(代運營是伙伴接的)我們前期代運營是想效仿市場做法,10w年運營費 提成30%,工廠沒同意,說是他之前招聘一個“7年”的運營底薪才開6k,只能接受這樣,最后我們倆各自3k底薪 提成我18,伙伴12。
合作起因:
工廠前幾年手里的客戶找他拿貨做亞馬遜掙的盆滿缽滿,于是想賣客戶同款。最開始可能找的是代運營(市場上營銷的那種不懂運營的代運營)不是他所說得“7年運營”(我猜測),因為我看廣告并不是有經驗的人開的,最終發(fā)了很多貨賣不出去解除了之前的合作他所說的7年運營,后面遇到了我們,一開始是他想著讓我清貨的目的去做,結果我們給做起來了(我們一開始有找到工廠拿貨,打算自己做的,但資金不夠(上百萬)最終放棄了該產品,接下了這個合作)
給我的成本:
本來工廠應該是供應鏈優(yōu)勢提供更低的價格,但工廠給我的價格還是我們第一次找他下貨500的價格(一般首批下貨價格都很高),也就是他拿自己當工廠,拿我們當額外的銷售方而且賬號是他的(指獨立的其它外貿公司,只是這個公司需要工廠墊貨),他沒有提供價格優(yōu)勢,而是從中間已經收取了部分利潤,我預估是給我們的成本價格的20%-30%(他說過他的年產值是1億,一年掙了2k萬-3k萬)
逐漸慢慢的降低成本:
他給我們的這個價格導致我們前幾個月拿的提成很少,后面市場卷起來了,我們直接沒有提成,我想做利潤,工廠就降低1塊錢成本引導我做銷量,他后面看著銷量有點下降就找接口借口又降低了成本,每次1塊,0.5塊的降低,降到現(xiàn)在他還自己留了一個不錯的利潤(預測15%-20%)。而且本身我們沒利潤,走利潤就得掉銷量,我們有錢拿提成,工廠就拿得少不愿意(銷量越高,工廠利潤越大。我們是價格越高,利潤越大)。每次銷量下來就奪命連環(huán)問,圣誕節(jié)出單多,1月份市場需求下來了也問為什么不能保持圣誕節(jié)的銷量。。。。。。。。。。。。。。。。。。。。。。。。。(代運營被整成員工了)
24年初我們談過一次漲底薪,他不同意,后面他看我們很久沒有群活躍,賬號也是有點下降的狀態(tài)(淡季,但是工廠不懂市場變化)就給我們各自漲了3k。? ? ?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個代運營,所以我們沒有去計較這些,覺得也正常人之常情(還是太年輕,真夠傻的)
戰(zhàn)績:
總共做了不到330萬美金銷售額,回款回了1030 萬人民幣,我就拿過3次提成,加起來不到4w,這個12月我按給我的成本做了10 業(yè)績,6000多單,工廠的真實利潤應該是30w-40w(可能更多,他開心麻了,每月工資從月初拖到20號才發(fā),這個月突然提前發(fā)了,說心情好,所以利潤可能很高,業(yè)績都沒核對直接發(fā))。
我測算了下從整個合作周期以來,現(xiàn)有成本降低價格的利潤:
我按照單個成本降低1塊錢,總利潤是137 萬人民幣,
我按照單個成本降低2塊錢,總利潤是是185萬 人民幣,
我按照單個成本降低3塊錢,總利潤是是250 人民幣,
我按照單個成本降低4塊錢,總利潤是是300 人民幣,(從產值和利潤來反推,工廠至少是該數(shù)值)
所以按合作代運營是這樣的情況:成本7塊,給我10塊,回款20塊,扣掉成本工資等其它支出剩10塊,最后我們拿3,工廠7。另外工加上給我們成本中的利潤就是7 3=10.
談全職合作:
25年到了,工廠想拉我去他們那邊全職(異地),他讓我去當C端負責人(不再是單純的亞馬遜平臺,涉及多平臺甚至國內)固定底薪開得低(深圳前幾年普通2年精品運營的底薪(我做亞馬遜都4年了) 6k的績效,合起來就是我出去找亞馬遜運營崗位偏高的價格),C端負責人是夠不到的,加績效都沒到2開頭,這個績效還是碰撞很多次才同意。
同時還給了20%的利潤(他的角度這個20%是指整個外貿公司(指整個C端)的20%,公司盈利了就有,沒盈利就無,我以為是我個人業(yè)績的20%,加上這個底薪績效我就接受當個打工的亞馬遜運營其它不管,但卻不是,我無法接受)。
?工廠劃分的很清楚,工廠的意思是相當于我開一個公司當創(chuàng)始人做亞馬遜找他拿貨,只是我不用提供任何成本不承擔任何風險。
我起初是要按回款 利潤進行結算提成沒答應,后面又虛偽的說其實哪種都一樣,都會同意。。。。。。。。
按他意思是這樣的的情況:成本7塊,給我10塊,回款20塊,扣掉成本工資等其它支出剩10塊,最后我拿2,工廠8,另外工廠加上給我成本中的利潤就是8 3=11.
我比較正直不會來事動手不動嘴,勾心斗角對我太說實在是太痛苦。
運營:做了有幾年精品運營了,入行就是做精品,黑白都有接觸,22年開始致力于合規(guī)運營沒接觸過黑了(除了反擊競爭對手)該懂的都懂,該做的都做過,調研,市場,款式,廣告,推廣,站外,社媒,KOL,KOC,品牌。。。。。。做過不少了。
自身:我學設計的,審美在線,既懂市場又懂設計(需要把控產品設計與產品設計師一起設計打造產品,目前一些在售產品的配色都是我在搭配,給顏色工廠有些還調不出來。。。),結合工廠的產品-杯具性質:很看款式,顏色(配色和造型是銷售的主要因素)就真的特別適配。當然還得會tiktok等社媒營銷,恰巧,經常外網沖浪個人想法多,又很懂新媒體這塊應該怎么做,我個人感覺是完美匹配上了,總得來說,不論是運營端,還是產品端,還是營銷品牌端都適配,所以我也比較在意這個談判,因為利益到位后,我?guī)缀蹩梢允┱刮宜械牟拍芤员銇碛∽C自己什么實力,看能否成功,行得通。
所以說就算工廠后期要他堂弟過來學習,再卸磨殺驢頂替我,是可以維持現(xiàn)有的產品,但要進一步產出新產品就能單靠產品設計師也就是只有設計端,沒有市場端。或者工廠照抄其它產品,拿別人沒申請專利的產品回來開模抄襲賣相同的產品(工廠目前就是拿著市場上已有的產品拷貝,沒有研發(fā)或設計的實力,整個工廠就業(yè)務和工人)
想確定下3個問題:(特別是問題1,一點都不懂得定。。?;蛘哒f那個底在哪?)
問題1:按市場價格,C端負責人:目前這個底薪?(目前底薪可以接受,績效有點膈應) 提成比例?(主要是提成方面,以及如何劃分?)
問題2:我想的是目前的談判的底薪和績效,20%提成,當個打工人其它都不管,這樣的話是沒任何問題的。
? ? ? ? ? ? ? ?如果要我做負責人:這樣加了績效的底薪,以及工廠成本賺差價,這個20%是總公司的情況下的,負責人參與運營,應該是要拿提成吧。也就是底薪+個人提成+總公司20%? 是否合理呢?
問題3:前期如何制定契約,防止卸磨殺驢,搭起基本盤后被迫走人?
13 個回復
匿名用戶
贊同來自: yyyyyer 、 誰不喜歡雞腿 、 佚名暴富 、 summerhu 、 amazon1122 、 kilinlin 更多 ?
給工廠代運營要么按銷售額拿一定比例的金額。
要么按銷售額拿不同區(qū)間的獎勵金額。
否則按按毛利額去算的話,采購成本在工廠那里,怎么樣你都是吃虧的,是被動的。
比如制定一個最低毛利率標準,不同銷量/銷售額,對應的梯級毛利率標準,這樣就不用扯犢子了。
比如:
明確“利潤”定義:在合同中明確“利潤”的定義,例如是毛利潤(收入減去成本)還是凈利潤(毛利潤減去所有運營費用)。
提成基數(shù):建議以銷售額或毛利潤為基數(shù),而不是凈利潤。這樣可以避免因運營費用過高而影響提成收入。
示例方案:
底薪:12k-15k/月
提成:
以銷售額為基數(shù):5%-8%
以毛利潤為基數(shù):15%-20%
以最低毛利率區(qū)間:5~10%
要么就是別算提成/獎勵了,就按固定底薪和銷售同比增長穩(wěn)定要求來,這個適合穩(wěn)定階段,如果你這個店鋪已經比較穩(wěn)定了,就可以考慮按高底薪+低績效去談。如果是增長期就還是低底薪+高提成/績效去談。
不同的階段,工廠/運營的想法與重點是不一樣的,對于工廠,產能價值、產線運作、原材料邊際成本等才是主要的利潤來源,這些都是建立在量大的情況下,所以做量可以,要么按銷量/銷售額?最低毛利率計算提成,要么固定高底薪,給你拖地銷量與最低毛利率。
問題2.
20%的提成,我覺得按月度/季度,基本不可能答應你的,股東高管都不一定能這么多。
我是建議你分兩個方面去爭取,一個是長期的利益(年度分紅)簽協(xié)議。一個是中短期的(提成或者績效獎金),對于長期的,比例可以爭取多一些,對于短期的,比例爭取多了沒意義,作為老板是不可能對中短期的利益?分攤太多了。
問題3.
制定提成/績效協(xié)議
分紅協(xié)議
責任制
退出協(xié)議
但簽這么多,已經不是代運營的性質了,和正式管理層員工沒什么太大區(qū)別。
從我個人建議講,你能對這個類目開荒做出成績,自己采購上架沒有信心嗎?如果有信心就干。
如果沒信心,還需要依托工廠價值、平臺資源支持,那就和工廠慢慢談,聊到對方能接受的?對你的最大利益化,先茍著,之后有機會再走,而不是擔心自己搭盤后被迫走,你不應該擔心這個事情發(fā)生,而是把他看作一個發(fā)展過程的必然結果,鳥盡弓藏?幾千年來是不變的,除非你愿意做出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