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 發(fā)現(xiàn) 知識產權 銷售多年的產品,被惡意搶注了外觀專利,如...
銷售多年的產品,被惡意搶注了外觀專利,如何預防和解決?--這是一個文章
作為賣家,如何在自己在銷售過程中能夠安全穩(wěn)定地進行銷售,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可能存在的侵權風險呢?我知道商標我們可以通過商標局官網進行查詢,比如美國商標局USPTO.GOV,可以查詢到我們使用的品牌是否有被人注冊了;如果沒有被注冊,大部分賣家認為這個品牌是安全的,可以使用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一直在銷售的產品,從2010就開始賣,一直沒有問題,平臺也有很多賣家在銷售,然后覺得安全不會侵權,增加庫存做大銷售額。這樣真的安全嗎?
答案是否定的。商標侵權是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行為人銷售明知或應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商標專用權被侵權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在民事上有權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另外“平衡車事件”,大家可以查閱一下這個case,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也就引申出我們對于專利的保護和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目前我們國內的賣家來說,大部分對于外觀專利的需求會比較大,這也許和平臺的規(guī)則有關,美國只有發(fā)明專利和外觀專利(植物專利不在這里說明),發(fā)明專利申請時間一般歷時2-3年(中間如果答辯等歷時更長),外觀專利一般18個月左右(如果做加急申請,6個月可以得到授權)。賣家在銷售的時候往往沒有太多功能更新的產品,而如果只是小功能的更新,產品的生命周期也會導致賣家是否要申請發(fā)明專利。外觀專利這時候就是很多賣家的選擇。
為什么會選擇做外觀專利?
1. 私模產品,不希望推廣后,被仿造;
2. 和工廠深度合作,工廠有中國外觀專利,沒有美國外觀專利;
3. 遇到被類似專利投訴,但實際上外觀不一樣的產品,申訴回來后,提交申請;
4. 產品銷售了很多年,但是突然被投訴說,有人申請了這個專利,listing被下架;
5. 多人銷售同款產品,想去試一下,防止被搶注,注冊成功就自保,不成功就要知道原因。
平臺目前在接到專利投訴的時候,平臺大多數(shù)時候不做裁判,會讓侵權人和被侵權人自己溝通,這個侵權的問題解決了,才會去根據(jù)他們解決的結果來做出解封和不解封的處理。因為這個情形,有時候我們就有發(fā)現(xiàn)一些惡意搶注的行為存在。比如之前說的賣家已經銷售多年的產品,被搶外觀專利然后發(fā)起投訴。另外我們也經常發(fā)現(xiàn)一些非常簡單的產品,被注冊了專利,比如我們蝴蝶結和發(fā)帶等。
?
遇到這種情況,賣家該如何提升自我保護?
1. 增加自查,對于自己相對比較熱賣(無論時間長短),計劃新上線的產品,做專利檢索。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做到盡量的規(guī)避。
2. 增加和供應商溝通,供應商最清楚產品的情況,因此可以在開發(fā)產品的時候,和供應商進行溝通了解,供應商是否有專利?供應商的專利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具體哪個國家有專利?供應商的產品的設計思路來自哪里?等等
3. 增加自身專利保護。對于自己公司的產品,要有自己的專利布局,把專利申請作為開發(fā)產品成本的一部分。
4. 對于已經在銷售的產品,如果擔心被投訴,不妨也嘗試提交申請專利。
如果遇到已經銷售很久的產品被搶注了專利,怎么辦?
1. 仔細查閱對方專利,并收集相關證據(jù)。
2. 和投訴方進行溝通,了解對方投訴的意圖。
3. 如果能夠快速解決,爭取快速協(xié)商的方式解決。
4.??如無快速解決的方法,寫POA給Amazon,說明情況,如果證據(jù)充分合理,亞馬遜也會對這個listing或者賬號進行解封。
5. 已經知道搶注的,并且在協(xié)商無果,證據(jù)充分的情況下,可以提出無效對方專利。
最近小編和同事一直拜訪我們的客戶,目前邀約我們拜訪的客戶,大都是這段時間遇到被投訴或者之前有遇到被投訴的案件,希望我們上門做個小交流,可以幫他們梳理一下知識產權布局和如何應對知識產權被投訴侵權的案子,如果您想了解這方面的咨詢,歡迎大家互撩。最后,市場這么大,真誠希望大家良性競爭,一起賺外國人的錢。
2 個回復
陳棋灝23 - 歐美日商標注冊專利申請VX:dchywzm
贊同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