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 發(fā)現(xiàn) 海外法務(wù) 因為疫情致貨運延誤,30萬運費該不該付?
因為疫情致貨運延誤,30萬運費該不該付?
2021年,廈門一家貨代就遇到了這樣的靈魂拷問——他們墊付了40萬運費,卻因客戶拒付想賴掉剩下的30萬。莊家一怒之下告上法庭,這場疫情引發(fā)的運費糾紛,到底誰有理?
貨代拍胸脯承諾客戶“廈門直達塔什干”,結(jié)果疫情爆發(fā),中亞班列突然停運!莊家急中生智改道烏魯木齊,卻再遇防疫管控…,集裝箱被“卡”在烏魯木齊后,莊家提議:8個柜換卡車闖阿拉山口,剩下6個硬等鐵路。貨代咬牙同意,但運費從40萬漲到70萬。9個月后貨物終于送達,但客戶以“延誤影響工程”為由拒付運費。貨代兩手一攤:“我也沒拿到錢,憑什么付你70萬?”
?
莊家怒吼:“漲價是你同意的,聊天記錄白紙黑字!”
貨代哭訴:“要不是你耽誤9個月,我客戶能賴賬嗎?”
你覺得這筆錢該誰背鍋?
0 個回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