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 發(fā)現 Amazon 一個人如何開始做亞馬遜
一個人如何開始做亞馬遜
于是你會聽到:
啥,想做兼職做跨境怕沒經驗?傻瓜,這是我做的免費教程,關注我的公眾號領吧…
啥,想做跨境沒貨源?傻瓜,無貨源模式啊…
啥,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傻瓜,我給你推薦個網站,上面啥都有…
啥,擔心不賺錢?傻瓜,我10塊錢拿貨,賣30美金,利潤200塊。美國人傻錢多。加我的微信傳你秘籍…
啥,你小白沒經驗?傻瓜,不壓貨、不用英文,有訂單再采購。我知道有個erp…
“就是覺得你我有緣,所以不求回報地幫助你。”聽的你好感動。萍水相逢,一個年收入過兩百萬的大神沒有悶聲發(fā)大財,竟然抽出寶貴的時間來給我解答,給我資料,為我點亮前行之路。我愿意永遠都做一個幸福的小傻瓜…嗚嗚嗚
10個月后,小傻瓜出生了,爸爸去哪了?
下面進入正題。
第一,懂明白動機
我為什么要做亞馬遜,我要什么?動機的用處就是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給方向。
第二,行業(yè)概覽
花點時間盡可能概覽行業(yè)全貌,找到大致的路線圖。先要搞清楚那些事情是最重要的,那些地方有哪些資源,到了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工作流程,崗位分工...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混圈子,認識行業(yè)里的牛人,多去請教這些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把收集回來的信息整理匯總,分析思考。對于怎么做事,就大體明白了。
1,去官方學習點基礎
那些自己能搞定的不要去麻煩別人,人家的時間也很寶貴。這點自學、自我探索的能力都沒有,就不要來創(chuàng)業(yè)了。亞馬遜本身不算是行業(yè),是一個平臺,只是你銷售的一個渠道。你是賣空調的,你是空調行業(yè);賣襪子的,針織行業(yè)。當然,這里行業(yè)概覽,除了你包括產品所屬行業(yè),也包括亞馬遜平臺。
你是不是看到誰說點什么就驚呼,就覺得撿到干貨;覺得誰多寫了幾千字,就覺得是遇到大神了?那是因為太無知(中性詞,沒貶低的意思),當然說啥是啥。一點知識儲備都沒有,你的腦袋就是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學習一定要學習權威。你在外面遇到的那些線下電商學院、線上299的課程,都是知識的二道,三道,四道,五道...販子。而且這些機構或者個人因為個人理解的偏差,或者自身利益的訴求,告訴你信息一定失真??催^王牌對王牌的你比劃我猜的游戲嗎,就那個感覺。
2,有條件,找3-10個職業(yè)賣家問下
“老哥,聽說亞馬遜遍地是黃金。兄弟有2w塊錢啟動資金,你看我該怎么狠狠賺他一筆?”這里提醒一句,問的一定要是可信的人??尚挪皇钦f他是你親戚,和你關系好。而是應該符合2點標準。一是這個人做的真的好,二是他對于自己為什么做的好,有符合邏輯的解釋。
3,去專業(yè)論壇,看看現狀
百度個跨境論壇,比如知無不言。逛個十天半個月要的吧。聽聽那些賣家的糟心事,了解下行業(yè)現狀。那里也是魚龍混雜,割韭菜的也不少。記住你的目標是了解現狀。
啥,嫌麻煩,被忽悠最不麻煩,你愿意嗎?
第三,鎖定細分市場,目標人群,滿足需求
找那些大賣家看不上的市場,而憑你的能力和資源,絕對守得住的市場,做到第一。哪些需求是還沒有被滿足的,或者競爭對手做的不好的、你做的好的。
第四,搭建團隊
2-3個人也叫團隊。做好工作流程,做好分工。運營本身不難,普通智商都學的會,不要被忽悠了。學習官方教材,不懂得你就打電話給客服,遇到任何問題,任何問題,任何問題,往死里打,反正不要錢。
第五,開干
知道-技能-做好-專家。你聽到的只是在知道這個層次,這個很簡單??纯促Y料,聊聊天就知道了。而把知道轉化為技能,難度系數就陡增。這個要靠實踐來把知識轉化為技能。
說說成本
選品最重要,大概率上決定了你成不成。選品要花大量時間,測款周期1-2月最起碼的吧,測款要花錢、花精力。你以為1688拿貨20塊,美國賣20美金。中間利潤120。難不成你家是開船公司的,所以物流不要錢;你姓貝,叔叔叫貝佐斯,亞馬遜免了你的廣告費,傭金也不收你了,還免費幫你美國送貨;你姐姐在深圳開SD公司,SD不要錢;你在美國有個大爺姓川,啥苛捐雜稅都不用。
亞馬遜現在是重資產的生意。錢錢錢錢錢錢錢錢。備貨要錢,少了怕斷貨;多了怕擠壓;物流要錢,運費比貨貴多啦;各種服務,刷一單近100塊,你做不做;vat,做歐洲的朋友,德國一個9999,年度申報加一倍;fba怕不怕,超一厘米試一試,幾美金;你要自己記好帳,忙了一年,自己賺錢了,發(fā)現錢都在貨里;錢都交給物流公司,稅務公司,黑科技中介,亞馬遜,參加課程的培訓機構…
說說行業(yè)
其實就是一門普通生意。在亞馬遜開店和入駐家樂福沒什么差別。選好要賣啥(選品),申請個攤位(注冊賬號),送貨到家樂福倉庫(FBA、自發(fā)貨),把貨擺上去(上傳listing),派個業(yè)務看著(運營),參加促銷活動,顧客付錢,售后,家樂福返款。咋啦,換了馬甲你就不認識啦?
有的人寫了幾千字,說的無非怎么注冊賬戶,怎么弄listing,怎么發(fā)貨,要不就是亞馬遜多賺錢。你去家樂福賣貨,只會申請攤位,送貨,把貨擺上貨架,參加促銷活動,就能賺錢嗎?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啥?不要因為是美國公司、直接和消費者打交道就多高大上。就是外貿生意,以前批發(fā)賣給美國人商人,他們在當地賣給消費者;現在零售,直接賣給美國消費者。亞馬遜在美國歐洲有倉庫,你拿貨發(fā)到那里,客戶下單了,亞馬遜幫你送到客戶手里。以前你就生產,或者采購。貨到了船上就和你沒關了(舉例);現在選品、采購、發(fā)貨、圖文、上架、售后、支付,你都要管。當然,你產品利潤多了,畢竟做了更多事情。
平常心對待,不要飄。不要聽到誰做亞馬遜,就眼里冒光。深圳做亞馬遜的朋友多如牛毛,江浙福建也不少。別以為做亞馬遜的都是賺了大錢的。有人年利潤超過比如200萬,多嗎?打嘴炮的多。
說說數據
亞馬遜宣稱有數百萬第三方賣家在其平臺上提供產品。而令人驚訝的是,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賣家平均每月的銷售額超過8334美元,最終達到年銷售額10萬美元的水平。亞馬遜上有超過一半的銷售額(超過1500億美元)來自第三方賣家,而每年僅有2.4萬個賣家的年銷售額超過100萬美元,這一數字著實令人震驚。記得2017年新增賣家是100萬,也就是說超過年銷售額超過660萬的比例是小于2.4%。實際應該遠低于這個數字。假如,賣家總數是200萬,1.2%;假如是300萬,是0.6%(新聞里說的是幾百萬賣家)。因為11-16年是中國賣家瘋狂入住亞馬遜的時間段。
百里挑一吧。當然,你有可能是那個幸運兒。年銷售額超過10萬美金的,只有一小部分。你去問問小區(qū)底下沙縣小吃的老板,估計人家會嫌的少。
有個正確的認識,防忽悠。
?
1 個回復
匿名用戶
贊同來自: